2015年9月30日 星期三

消失的進口茶 每年3萬噸哪去了?






答案:混成台灣茶賣了。

混充台灣茶 茶廠賺價差

南投縣副縣長陳正昇直言,茶商用廉價進口茶混充台灣茶已經是「公開的祕密」。進口茶價格比台灣茶便宜七成以上,有些茶廠大賺價差,這也是為什麼進口茶的數量年年增長,市場卻從不曾見過越南等進口茶的原因。

一名茶商說,進口茶有紅茶、綠茶和台式烏龍茶,經過「併堆(俗稱混茶)」後, 紅茶和綠茶主要作為罐裝茶飲、連鎖茶飲店的原料,烏龍茶則以台灣品牌茶葉銷售。

南投縣府調查名間鄉十家進口茶商,有七家是進口散裝茶,但混茶後,台茶、進口茶難辨,混茶獲利高達五成甚至更高。雖然茶農呼籲落實茶葉原料或產地標示,但反對力量不小,產地標示始終是口號。

茶農們表示,以越南政府為例,雖有農藥使用規範,但實際使用狀況仍舊是由農民自決,政府約束力有限,杜絕農藥茶進口,要靠政府強化邊境把關。

「說來很諷刺,進口茶抽驗率只有百分之五,反而是本地茶園每批茶都得送檢」,名間鄉茶農余金炘抱怨「根本就是本末倒置、搞錯方向」。

【謎團】

邊境全面查驗 怎還出包

過去進口茶抽檢率僅百分之五,如同不設防,二○○九年台北縣府曾抽驗十九款市售台灣茶,全都混越南茶且有微量農藥,當時曾要求業者改善,但事後政府未積極追蹤或加強抽檢,終於釀出這次茶安風暴。

越南茶是進口茶最大宗,根據食藥署資料,去年越南紅茶抽檢不合格率達百分之十七,食藥署邊境查驗,今年二月抽檢越南紅茶也屢驗出農藥殘留,因此三月將越南紅茶查驗率提高到百分之百,但「英國藍」茶葉卻依舊出包。

但茶農說,進口茶的檢驗只查貨櫃最外層,曾建議政府抽檢進口茶,應從內外甚至上下取樣抽檢,才能避免業者將問題茶葉堆在最裡面,矇混過關。

(資料來自聯合報,詳細內容在此)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身心疲憊時 👉 喝幸福抹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