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皮富含營養 (圖片來源) |
本週內容:
- 用眼過度年輕型老花眼激增
- 避開垃圾食物配方,選對零食也能成功瘦身
- 喉嚨「燒聲」誤認感冒 小心食道癌引起
- 愛吃鍋 痛風患者夜裡發作哀嚎
- 牙周病患 中風心肌梗塞機率高3倍
- 正確洗臉祕訣,促進你的新陳代謝
- 「營養」不知不覺丟掉了!蘋果皮、蝦殼、粗梗正好用
(本週報為文摘型週報,原文之全文請點選連結)
用眼過度年輕型老花眼激增
作者: 張睿纖╱台北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2年12月17日 上午5:30中國時報【張睿纖╱台北報導】
眼科門診近年來除收治許多因壓力、長時間使用電腦造成黃斑部病變的個案外,門診中也不乏30多歲就出現老花眼症狀的年輕人。醫師提醒,台灣人工時長,長時間使用電腦,就應培養每40分鐘休息5分鐘的習慣,平日並保持充足睡眠、均衡攝取五蔬果。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眼科主任蔡景耀說,日前一名30歲女性因年底趕結帳,忽然眼前一堆數字模糊不清,並感到劇烈頭痛,就醫發現已是老花眼。估計近2年門診中因長時間使用電腦,30多歲就出現老花眼的年輕人增加2成以上。
台灣眼科學教授學術醫學會理事長翁林仲表示,視力受損後通常只能防止惡化,難以回復。平日應保持充足睡眠、多攝取富含維生素、葉黃素的深色蔬菜如菠菜、紅蘿蔔、綠花椰菜等;戶外工作者、駕駛也應戴上帽子、太陽眼鏡預防紫外線,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者則須定期檢查視力。
(詳細內容)
避開垃圾食物配方,選對零食也能成功瘦身
2009-07Web only
作者:網路部編輯
零食製造業者能利用精準的脂肪、糖、鹽比例及多變的造型讓食物吃來「超美味」,藉此讓人們從吃零食中獲得最大快樂,近而達到類似「上癮」效果。該如何用對方法吃對食物,才能夠放心零食不怕胖!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臨床研究中心婦女健康計劃負責人茱蒂.威特曼博士(Judith J. Wurtman, PhD)和身兼醫師、營養師、瑜珈老師的妮娜.馬奎斯(Dr. Nina Frusztajer Marquis),在著作《好心情瘦身飲食法》(The Good Mood Diet,天下雜誌出版)發表了新的減肥觀念。
適量的碳水化合物,減重好幫手
碳水化合物!不就是會養大脂肪細胞的肥胖惡魔嗎?不少追求身材苗條者,靠著堅強的意志力,忍痛與甜食、澱粉類食物(碳水化合物)保持安全距離。
其實適量的碳水化合物是減重時的必備利器。茱蒂和妮娜根據麻省理工學院多年的科學實驗,以及麻省梅格寧醫院附設減重診所自1996年起的施行成果,提出利用碳水化合物零食的減重計劃,它不僅能控制體重,還能調解情緒。
根據研究,攝取碳水化合物,能觸發大腦產生「血清素」,它是消除食慾的開關,也是天然的抗憂鬱劑,能恢復好心情。
茱蒂早期的動物實驗結果就證實,動物會在腦內血清素活性較佳時停止進食,「能夠停止進食的器官是腦子,而非飽足的胃,」她在書中闡明研究結論。
她的另外一項研究結果發現,禁食碳水化合物飲食法的反彈後果,反而不利減重。連續三週未食用任何碳水化合物食物的大鼠,腦中的血清素極少,當恢復正常供食時,出現異常狂吃碳水化合物的行為。
切記正確吃
但是,這個新發現並非鼓勵你僅靠零食來減重,而是要有技巧,必須懂得節制,不能放縱大吃,並且要在正確時間吃。
馬偕醫院營養課課長趙強建議,若能將零食的熱量也計入每天攝取的總熱量裡,更有助於體重的控制。(衛生署建議成人每日攝取總熱量:男性2199大卡、女性1700大卡。)
趙強營養師觀察世界營養界的研究趨勢指出,目前有許多學者在探討食物與內分泌(胰島素、血糖、血清素等)的關係。他認為人體內分泌的調節是擋不住的,一般人在生活中一定也有經驗,例如血糖低心情就不好,吃下一片餅乾就能恢復元氣。所以,與其極端地節食壓制本能慾望,不如順應身體的反應,攝取適當的食物,才是體重控制的長久之計。
茱蒂.威特曼博士提醒有特殊疾病的人(如糖尿病患者),應在醫生的指示下進行飲食。
1. 空腹吃。若正餐吃了含有蛋白質的食物(如奶類、肉類、魚類等),則至少要等3小時後才吃零食,因為蛋白質會干擾血清素的合成。
2. 在10分鐘之內吃完,超過時間將延緩血清素的合成。
3. 購買小包裝的零食,或自行分裝攜帶,以免吃過量。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主任黃士懿表示,「零食應是淺嚐即止,滿足口慾及心情就好,不能(靠它)吃到飽,」他提醒市售的零食多是一大包,千萬不要「一口接一口,片刻不離手」,就把整包吃光。
(詳細內容)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 2012/12/19
國人飲食西化、生活壓力大,導致咽喉癌、食道癌患者快速增加,因為早期症狀只有喉嚨異物感、聲音沙啞,常使人誤以為感冒或胃食道逆流而被輕忽,直到接受上消化道檢查,才發現已得咽喉或食道癌。醫師提醒,若「燒聲」症狀持續服藥1個月未改善,就該就醫做內視鏡檢查!
開業醫診所院長劉輝雄醫師表示,咽喉癌、食道癌等「上消化道疾病」患者快速增加,目前盛行率高達18%,但因為早期只有喉嚨卡、聲音沙啞等如同感冒的症狀,容易被民眾輕忽,延誤治療時間,使得患者有增加趨勢。
劉輝雄醫師指出,菸、酒是引發上消化道疾病的主要原因,其次是生活壓力、肥胖,以及刺激性食物,如過燙及辛辣食物、烈酒等。必須注意的是,因為不規律的生活、壓力常造成胃食道逆流,胃酸長期破壞食道脆弱的扁平細胞,也可能引起食道癌。
許多民眾因為怕做內視鏡檢查會疼痛或嘔吐,延誤了治療時間,而目前一種「NBI放大無痛內視鏡」檢查技術,平均檢查時間只需10分鐘,更能減少病患不適感。
劉輝雄醫師呼籲,要預防上消化道疾病,戒掉菸、酒、檳榔是基本條件;平時保持規律生活、減少壓力,並在晚上11點前就寢;若肥胖者需減到適當體重;飲食上,刺激性食物如又燙又辣的麻辣火鍋、烈酒都不宜常多吃,以免破壞食道。
(詳細內容)
愛吃鍋 痛風患者夜裡發作哀嚎
健康醫療網/李義輝報導 2012/12/20
寒流來襲、氣溫驟降,許多人相邀吃火鍋、薑母鴨,不過,醫師警告,痛風患者千萬少喝高油高鹽的高湯,以免引起關節發炎疼痛。最近各大醫院門診、急診室中,痛風患者明顯增加,幾乎都是吃鍋惹的禍。
萬芳醫院免疫風濕科醫師李惠婷指出,造成痛風的原因為高尿酸血症,尿酸是人體內普林代謝的最終產物,主要由腎臟排出體外,少部份經由腸道排出,當尿酸產生過多或排泄過低時,都會造成血中尿酸值升高。一旦血中尿酸值濃度高於6.8mg/dl,即為高尿酸血症。
痛風常常發生於半夜,剛開始時,只是輕微疼痛,然後越來越痛,發作部位紅腫、發熱及劇痛,約在在24到48小時會達到疼痛的高峰期,7到10天之後會自然緩解。
李惠婷解釋,痛風可分為四期,第一階段為沒有症狀的高尿酸血症時期,第二階段是急性痛風期,第三階段痛風未發作期,第四階段慢性痛風石痛風。
李惠婷提醒,痛風患者在急性發炎時,應多多冰敷,如果是反覆發作的患者,冰敷效果有限,建議盡快就醫治療。另外,肝腎功能不佳的病人切勿自行服用止痛藥,避免增加血液的尿酸值。生活作息正常定期回診,才是降低痛風症狀的不二法門。
在飲食方面,痛風患者每天至少需喝2000至4000CC的水,以幫助尿酸的排泄。避免攝取過多紅肉、海鮮、啤酒、高果糖汽水,以免引起痛風發作。再者,應多吃蔬菜、水果、奶類、米、麥、植物纖維。
(詳細內容)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 2012/12/21
牙痛不是病,痛起來要人命!常見於國人的牙周病雖然不一定疼痛,但其影響有如慢性病般涵蓋全身。根據美國牙周病醫學會報告,牙周病患者中風與心肌梗塞機率是一般人的3倍;糖尿病患若同時有牙周病,其血糖會更難控制;孕婦若有嚴重牙周病,流產或新生兒體重過輕的機率是一般人的7-10倍。
牙周病的影響為何能擴及全身?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一般牙醫科醫師陳英禹解釋,潔牙不夠乾淨時,細菌(牙菌斑)在齒間累積,會跑到血管中,增加動脈內壁上堆積斑塊,血管內壁斑塊是心臟病和心臟病突發的重要原因,因此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此外,牙周病發炎會擾亂胰島素,使之無法被身體吸收,這是第二型糖尿病的主要成因之一。至於孕婦因雌激素和妊娠素分泌增加,容易罹患牙周病,多項研究發現,牙周病孕婦容易早產,且新生兒體重不足。
陳英禹醫師提醒,徹底潔牙、定期看牙醫和洗牙是預防牙周病的主要方式,三餐飯後10分鐘內,以及睡前徹底清潔牙齒,可減少牙菌斑累積,若用餐後無法刷牙,至少一定要早上及睡前刷牙或用牙線清潔。目前健保每半年給付13歲以上民眾洗牙一次,陳醫師強調,定期看牙醫和洗牙,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24%,中風心臟病突發風險比不洗牙者少13%,也可減少糖尿病患者掉牙機率。
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最新年報指出,台灣18歲以上成年人,高達99.17%有程度輕重不一牙周疾病,牙周病患更有年輕化趨勢,每100位年輕人中約1-3人患有年輕型牙周病。
陳英禹醫師提醒,牙齒周遭(牙周囊袋)已開始受損下陷的病患,潔牙時除了配合使用「牙間刷」清理牙間縫隙,更要定期請醫師幫忙做較深入的洗牙,牙周囊袋的受損雖無法復原,但若控制良好,牙齒還是可以正常使用到老!
(詳細內容)
作者:黃惠如
洗臉為什麼那麼重要?
一是促進「代謝」。因為表皮的下層細胞會不斷往上推擠,最後成為最外層的角質層,如果不除去老的上層細胞,表皮就會增厚,造成皮脂腺、汗腺阻塞,產生青春痘。
二是促進「新陳」。上層細胞不斷囤積,下層細胞無法再生,就沒有排列整齊的角質層,皮膚看起來粗糙、暗沈。
正確的清潔是美麗的第一步,但你真的會洗臉嗎?
時間:在清晨及一天工作完畢時
應該在皮膚代謝率最強時清洗,如運動後、一天工作結束後。
台大醫學院皮膚科臨床教授吳英俊表示,皮膚和人一樣,有睡覺時間,如果在皮膚代謝率低的時間洗臉,送上來的營養來不及供應,造成缺氧性燃燒,形成乳酸,會傷害角質層。
清晨的洗臉並不如傍晚的重要,清晨洗臉的目的只是清除前一晚所產生的油脂、汗水、眼屎。
次數:一般兩次,油性皮膚泛油光,就可洗臉
洗臉的次數要依皮膚性質、環境與季節而定,一般皮膚早晚各洗一次;吳英俊醫師說,油性皮膚泛油光就可洗臉。
吸油面紙是在不能洗臉時的不得已選擇。不過為了殺菌效果,吸油面紙通常會加入有機溶劑,如果是敏感性膚質,可以選擇普通的面紙吸油即可。
水溫:用溫水洗臉
冷水不容易清洗掉油垢,而熱水會讓微血管擴張;高溫溼熱的環境又會讓皮脂腺分泌更多的油脂,所以用太熱的水洗臉,皮膚反而會更油。
馬偕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蕭百芬表示,溫水刺激性最小,是最適合的溫度,臉部溫度大約是攝氏25∼30度之間,所以這樣的溫度最適合。
吳英俊醫師還建議,不習慣使用化妝水的人,可以在洗完溫水之後,再拍冷水冷卻皮膚。
洗面乳(皂)的選擇
清潔用品的基本成份可略分皂性與非皂性。
皂性去污力強,殘留少,但刺激性也強,洗完之後,角質層內水分的百分比會降低。
非皂性的清潔用品,主要的成份是界面活性劑,是一端溶於水,一端溶於油的清潔劑,優點是可以設計出適合不同膚質的人使用。
不論是皂性或非皂性,都可以做成各種形狀,並不是塊狀的就是肥皂。
雖然在不同通路賣的清潔用品價位相差很大,但是主要的清潔成份類似,只有附加的成份上稍做變化,如保溼性或滋潤性好一點。
吳英俊醫師強調,皮膚科醫師通常用三個指標來判斷清潔用品好不好:
1 去污力強
2 殘留量少
3 皮膚正常功能改變最少,如酸鹼度、油脂和水分等,不要因為洗面乳的使用而大為改變。
舉例來說,洗面乳究竟是酸性好或鹼性好的問題,前陣子爭論不休,事實上當然是和臉部本來的弱酸性相符的最好,但是酸鹼性只是其中一個指標,並不是所有的考量標準。
從以上標準來看,能確實清洗皮膚汙垢,而且洗完10∼15分鐘之後,皮膚摸起來和平常一樣光滑,不會過度乾澀,才是好的清潔用品。
但這些指標只能在使用後才知道,使用前先以廠商的標示,如油性皮膚、乾性皮膚、敏感性皮膚為第一個的選擇標準。
深層清潔面膜有必要嗎?
有人說,現在空氣那麼糟,每天的洗臉已經不足,需要更深層的清潔。蕭百芬醫師說,保養品的作用大都在表層,何來「深層」之說?
事實上清潔面膜的效果就如同做臉過程中的去角質,如果覺得皮膚比較暗沈、粗糙,可以透過去角質,去除老廢的角質。
但是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王俊民認為,每天做好清潔工作,便是自自然然地去角質。
基本動作扎實,才容易上籃得分,皮膚保養也不例外,每天做好該做的事,晶瑩剔透不是夢想。
審稿專家:馬階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蕭百芬
洗臉標準步驟
1. 先洗手,先把手的髒污洗乾淨,不至於帶到臉上。
2. 將洗面乳揉搓起泡,若不會起泡的洗面乳也要推勻,一方面可以稀釋,不至於讓洗面乳太過刺激皮膚;另一方面推上臉時也比較容易推勻。
3. 把洗面乳抹在臉上,容易出油的人,要特別清洗臉部T字部位、鼻翼及下巴。眼角、嘴角原本就因為常使用,容易起細紋,所以洗至這兩處要特別輕柔。
4. 用溫水清洗乾淨。特別注意髮際、下顎不要殘留洗面乳。
不化妝也要卸妝?
化妝的人還要多一個步驟,就是卸妝。
很多人不化妝也卸妝。以為現在空氣品質那麼差,就算沒化妝,再加上一道卸妝的手續也不為過。
事實上,這道手續是有害無益。
吳英俊醫師表示,因為卸妝乳是溶於水也溶於油,所以在溶解掉化妝品的油脂後,才能用水沖掉。
但也因為這樣的效果,會帶走角質層上的油脂,若使用過於頻繁,會發現皮膚喪失光澤,所以既然沒化妝,就不必多此一舉。
但是如果化妝,就不可偷懶,一定要卸妝。皮膚科醫師並不建議使用卸妝和清潔一瓶到底的清潔乳。
因為一般的清潔乳不容易洗掉色彩性的化妝品,所以兩道手續分開較好。
卸妝時要特別注意容易忽略的地方,如髮際、鼻翼、下顎、眼頭及唇下凹陷處。
但如果使用防曬乳液,也要卸妝。因為一般防曬乳液中都會加入顆粒狀的物理性防曬因子,清潔乳也不容易清洗乾淨。
正確清潔工夫一道也不能少,習慣成自然後,美麗自然不再遙遠。
(詳細內容)
2012-12
康健雜誌169期
作者:程宜華
圖片來源:周書羽
在你不經意的切、刨、摘折丟棄之後,很多營養進了垃圾桶。台灣人好幸福,物產豐富、美食滿街,每年可吃掉好幾條高速公路。但環保署估計,台灣每年廚餘量可達一百多萬公噸,其中被丟掉的菜葉、果皮等尚未烹煮的生廚餘,約佔九成。
近年來萬物飛漲,餐飲業者的成本空間小,紛紛開始學著利用不夠漂亮而遭丟棄的食材,包括蔬菜的葉、梗與皮等等。但一般家庭並不懂得食材特性,常因慣性或不知何用而丟棄。
其實,蔬菜水果成長皆有其道理,包括被削下來的皮、摘除的葉子、根與莖等都有營養。
別急著丟皮,抗氧化好法寶
比如一般家庭做菜,常會削掉蔬果的外皮,如蘿蔔、牛蒡,蘋果或番茄等。但植物的外皮最接近太陽,合成抗紫外線物質的能力高,通常也是抗氧化能力最強的部份,只要清洗乾淨,應盡量利用。
台灣營養基金會執行長吳映蓉指出,蔬果皮富含人體無法自行合成的植化素,具有抗氧化、調節免疫能力,甚至能激發體內解毒酵素的活性。
● 蘿蔔皮
蘿蔔皮富含蘿蔔硫素(Sulforaphane),為十字花科蔬菜裡最有益健康的化合物之一,可促進人體免疫機制,誘發肝臟解毒酵素的活性,可保護皮膚免受紫外線傷害。
佳禾中醫診所院長羅明宇指出,蘿蔔皮性涼味辛甘,清熱利水,煮水後取汁喝,可緩解停經期的熱潮紅症狀。
● 蘋果、番茄皮
富含抗氧化成分與膳食纖維,利於降血脂。蘋果皮還曾被美國《預防》雜誌,列為天然護膚食物之一,主要因為蘋果皮裡的檞皮素,可保護皮膚不受紫外線傷害。此外,番茄皮中的茄紅素也能抵抗紫外線,並抑制皮膚細胞產生黑色素。
● 葡萄皮
葡萄皮中含有的青花素比果肉還多,具有保護微小血管、抗發炎的作用,建議洗淨後,連皮帶肉與籽一起打成汁,完整攝取營養。
善用葉子,抓住維生素A
有些蔬果的葉子口感苦澀,通常會直接丟棄,例如芹菜、白蘿蔔等。但蘿蔔葉與芹菜葉含有豐富的β-胡蘿蔔素,是很好的抗氧化劑,人體吸收後可轉換成維生素A,對皮膚及眼睛的健康都是不可或缺的營養素。
● 白蘿蔔葉
民間俗諺云「冬吃蘿蔔,夏吃薑」,冬天吃過多熱的食物,容易造成體質燥熱,白蘿蔔葉可去火生津,促進腸胃蠕動,羅明宇說。
● 芹菜葉
性涼,入肝經,是排毒最佳食材之一,適合高血壓或慢性肝炎患者,但胃食道逆流的人,則應酌量攝取。
調理身體,別錯過根與鬚
植物的根與鬚,其實富含膳食纖維,在中醫眼裡更是個寶,例如蔥白、蔥鬚與菠菜根等。
● 蔥的根部
一般人習慣只取蔥中間部份食用。但蔥白含有揮發油,主要成分為蒜素,有抗氧化、抑制細菌與發汗的特性。而蔥鬚性平,有助緩解呼吸道、腸胃道疾病等症狀。怕冷、冬天容易肩背痠痛的人,可將蔥鬚入湯,或煮水後加點蜂蜜或冰糖,可達到治感冒、緩解肌肉痠疼的效果。
● 菠菜根部
菠菜紅色根部含有的鐵質,其實比葉子部份還多。也含有維他命A、C,與一般蔬果缺乏的維生素K,有助於預防皮膚、內臟出血,也能增強體力。
(詳細內容)
2. 在10分鐘之內吃完,超過時間將延緩血清素的合成。
3. 購買小包裝的零食,或自行分裝攜帶,以免吃過量。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主任黃士懿表示,「零食應是淺嚐即止,滿足口慾及心情就好,不能(靠它)吃到飽,」他提醒市售的零食多是一大包,千萬不要「一口接一口,片刻不離手」,就把整包吃光。
(詳細內容)
喉嚨「燒聲」誤認感冒 小心食道癌引起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 2012/12/19
國人飲食西化、生活壓力大,導致咽喉癌、食道癌患者快速增加,因為早期症狀只有喉嚨異物感、聲音沙啞,常使人誤以為感冒或胃食道逆流而被輕忽,直到接受上消化道檢查,才發現已得咽喉或食道癌。醫師提醒,若「燒聲」症狀持續服藥1個月未改善,就該就醫做內視鏡檢查!
開業醫診所院長劉輝雄醫師表示,咽喉癌、食道癌等「上消化道疾病」患者快速增加,目前盛行率高達18%,但因為早期只有喉嚨卡、聲音沙啞等如同感冒的症狀,容易被民眾輕忽,延誤治療時間,使得患者有增加趨勢。
劉輝雄醫師指出,菸、酒是引發上消化道疾病的主要原因,其次是生活壓力、肥胖,以及刺激性食物,如過燙及辛辣食物、烈酒等。必須注意的是,因為不規律的生活、壓力常造成胃食道逆流,胃酸長期破壞食道脆弱的扁平細胞,也可能引起食道癌。
許多民眾因為怕做內視鏡檢查會疼痛或嘔吐,延誤了治療時間,而目前一種「NBI放大無痛內視鏡」檢查技術,平均檢查時間只需10分鐘,更能減少病患不適感。
劉輝雄醫師呼籲,要預防上消化道疾病,戒掉菸、酒、檳榔是基本條件;平時保持規律生活、減少壓力,並在晚上11點前就寢;若肥胖者需減到適當體重;飲食上,刺激性食物如又燙又辣的麻辣火鍋、烈酒都不宜常多吃,以免破壞食道。
(詳細內容)
愛吃鍋 痛風患者夜裡發作哀嚎
愛吃鍋 痛風患者夜裡發作哀嚎
健康醫療網/李義輝報導 2012/12/20
寒流來襲、氣溫驟降,許多人相邀吃火鍋、薑母鴨,不過,醫師警告,痛風患者千萬少喝高油高鹽的高湯,以免引起關節發炎疼痛。最近各大醫院門診、急診室中,痛風患者明顯增加,幾乎都是吃鍋惹的禍。
萬芳醫院免疫風濕科醫師李惠婷指出,造成痛風的原因為高尿酸血症,尿酸是人體內普林代謝的最終產物,主要由腎臟排出體外,少部份經由腸道排出,當尿酸產生過多或排泄過低時,都會造成血中尿酸值升高。一旦血中尿酸值濃度高於6.8mg/dl,即為高尿酸血症。
痛風常常發生於半夜,剛開始時,只是輕微疼痛,然後越來越痛,發作部位紅腫、發熱及劇痛,約在在24到48小時會達到疼痛的高峰期,7到10天之後會自然緩解。
李惠婷解釋,痛風可分為四期,第一階段為沒有症狀的高尿酸血症時期,第二階段是急性痛風期,第三階段痛風未發作期,第四階段慢性痛風石痛風。
李惠婷提醒,痛風患者在急性發炎時,應多多冰敷,如果是反覆發作的患者,冰敷效果有限,建議盡快就醫治療。另外,肝腎功能不佳的病人切勿自行服用止痛藥,避免增加血液的尿酸值。生活作息正常定期回診,才是降低痛風症狀的不二法門。
在飲食方面,痛風患者每天至少需喝2000至4000CC的水,以幫助尿酸的排泄。避免攝取過多紅肉、海鮮、啤酒、高果糖汽水,以免引起痛風發作。再者,應多吃蔬菜、水果、奶類、米、麥、植物纖維。
(詳細內容)
牙周病患 中風心肌梗塞機率高3倍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 2012/12/21
牙痛不是病,痛起來要人命!常見於國人的牙周病雖然不一定疼痛,但其影響有如慢性病般涵蓋全身。根據美國牙周病醫學會報告,牙周病患者中風與心肌梗塞機率是一般人的3倍;糖尿病患若同時有牙周病,其血糖會更難控制;孕婦若有嚴重牙周病,流產或新生兒體重過輕的機率是一般人的7-10倍。
牙周病的影響為何能擴及全身?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一般牙醫科醫師陳英禹解釋,潔牙不夠乾淨時,細菌(牙菌斑)在齒間累積,會跑到血管中,增加動脈內壁上堆積斑塊,血管內壁斑塊是心臟病和心臟病突發的重要原因,因此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此外,牙周病發炎會擾亂胰島素,使之無法被身體吸收,這是第二型糖尿病的主要成因之一。至於孕婦因雌激素和妊娠素分泌增加,容易罹患牙周病,多項研究發現,牙周病孕婦容易早產,且新生兒體重不足。
陳英禹醫師提醒,徹底潔牙、定期看牙醫和洗牙是預防牙周病的主要方式,三餐飯後10分鐘內,以及睡前徹底清潔牙齒,可減少牙菌斑累積,若用餐後無法刷牙,至少一定要早上及睡前刷牙或用牙線清潔。目前健保每半年給付13歲以上民眾洗牙一次,陳醫師強調,定期看牙醫和洗牙,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24%,中風心臟病突發風險比不洗牙者少13%,也可減少糖尿病患者掉牙機率。
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最新年報指出,台灣18歲以上成年人,高達99.17%有程度輕重不一牙周疾病,牙周病患更有年輕化趨勢,每100位年輕人中約1-3人患有年輕型牙周病。
陳英禹醫師提醒,牙齒周遭(牙周囊袋)已開始受損下陷的病患,潔牙時除了配合使用「牙間刷」清理牙間縫隙,更要定期請醫師幫忙做較深入的洗牙,牙周囊袋的受損雖無法復原,但若控制良好,牙齒還是可以正常使用到老!
(詳細內容)
正確洗臉祕訣,促進你的新陳代謝
1999-06作者:黃惠如
洗臉為什麼那麼重要?
一是促進「代謝」。因為表皮的下層細胞會不斷往上推擠,最後成為最外層的角質層,如果不除去老的上層細胞,表皮就會增厚,造成皮脂腺、汗腺阻塞,產生青春痘。
二是促進「新陳」。上層細胞不斷囤積,下層細胞無法再生,就沒有排列整齊的角質層,皮膚看起來粗糙、暗沈。
正確的清潔是美麗的第一步,但你真的會洗臉嗎?
時間:在清晨及一天工作完畢時
應該在皮膚代謝率最強時清洗,如運動後、一天工作結束後。
台大醫學院皮膚科臨床教授吳英俊表示,皮膚和人一樣,有睡覺時間,如果在皮膚代謝率低的時間洗臉,送上來的營養來不及供應,造成缺氧性燃燒,形成乳酸,會傷害角質層。
清晨的洗臉並不如傍晚的重要,清晨洗臉的目的只是清除前一晚所產生的油脂、汗水、眼屎。
次數:一般兩次,油性皮膚泛油光,就可洗臉
洗臉的次數要依皮膚性質、環境與季節而定,一般皮膚早晚各洗一次;吳英俊醫師說,油性皮膚泛油光就可洗臉。
吸油面紙是在不能洗臉時的不得已選擇。不過為了殺菌效果,吸油面紙通常會加入有機溶劑,如果是敏感性膚質,可以選擇普通的面紙吸油即可。
水溫:用溫水洗臉
冷水不容易清洗掉油垢,而熱水會讓微血管擴張;高溫溼熱的環境又會讓皮脂腺分泌更多的油脂,所以用太熱的水洗臉,皮膚反而會更油。
馬偕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蕭百芬表示,溫水刺激性最小,是最適合的溫度,臉部溫度大約是攝氏25∼30度之間,所以這樣的溫度最適合。
吳英俊醫師還建議,不習慣使用化妝水的人,可以在洗完溫水之後,再拍冷水冷卻皮膚。
洗面乳(皂)的選擇
清潔用品的基本成份可略分皂性與非皂性。
皂性去污力強,殘留少,但刺激性也強,洗完之後,角質層內水分的百分比會降低。
非皂性的清潔用品,主要的成份是界面活性劑,是一端溶於水,一端溶於油的清潔劑,優點是可以設計出適合不同膚質的人使用。
不論是皂性或非皂性,都可以做成各種形狀,並不是塊狀的就是肥皂。
雖然在不同通路賣的清潔用品價位相差很大,但是主要的清潔成份類似,只有附加的成份上稍做變化,如保溼性或滋潤性好一點。
吳英俊醫師強調,皮膚科醫師通常用三個指標來判斷清潔用品好不好:
1 去污力強
2 殘留量少
3 皮膚正常功能改變最少,如酸鹼度、油脂和水分等,不要因為洗面乳的使用而大為改變。
舉例來說,洗面乳究竟是酸性好或鹼性好的問題,前陣子爭論不休,事實上當然是和臉部本來的弱酸性相符的最好,但是酸鹼性只是其中一個指標,並不是所有的考量標準。
從以上標準來看,能確實清洗皮膚汙垢,而且洗完10∼15分鐘之後,皮膚摸起來和平常一樣光滑,不會過度乾澀,才是好的清潔用品。
但這些指標只能在使用後才知道,使用前先以廠商的標示,如油性皮膚、乾性皮膚、敏感性皮膚為第一個的選擇標準。
深層清潔面膜有必要嗎?
有人說,現在空氣那麼糟,每天的洗臉已經不足,需要更深層的清潔。蕭百芬醫師說,保養品的作用大都在表層,何來「深層」之說?
事實上清潔面膜的效果就如同做臉過程中的去角質,如果覺得皮膚比較暗沈、粗糙,可以透過去角質,去除老廢的角質。
但是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王俊民認為,每天做好清潔工作,便是自自然然地去角質。
基本動作扎實,才容易上籃得分,皮膚保養也不例外,每天做好該做的事,晶瑩剔透不是夢想。
審稿專家:馬階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蕭百芬
洗臉標準步驟
1. 先洗手,先把手的髒污洗乾淨,不至於帶到臉上。
2. 將洗面乳揉搓起泡,若不會起泡的洗面乳也要推勻,一方面可以稀釋,不至於讓洗面乳太過刺激皮膚;另一方面推上臉時也比較容易推勻。
3. 把洗面乳抹在臉上,容易出油的人,要特別清洗臉部T字部位、鼻翼及下巴。眼角、嘴角原本就因為常使用,容易起細紋,所以洗至這兩處要特別輕柔。
4. 用溫水清洗乾淨。特別注意髮際、下顎不要殘留洗面乳。
不化妝也要卸妝?
化妝的人還要多一個步驟,就是卸妝。
很多人不化妝也卸妝。以為現在空氣品質那麼差,就算沒化妝,再加上一道卸妝的手續也不為過。
事實上,這道手續是有害無益。
吳英俊醫師表示,因為卸妝乳是溶於水也溶於油,所以在溶解掉化妝品的油脂後,才能用水沖掉。
但也因為這樣的效果,會帶走角質層上的油脂,若使用過於頻繁,會發現皮膚喪失光澤,所以既然沒化妝,就不必多此一舉。
但是如果化妝,就不可偷懶,一定要卸妝。皮膚科醫師並不建議使用卸妝和清潔一瓶到底的清潔乳。
因為一般的清潔乳不容易洗掉色彩性的化妝品,所以兩道手續分開較好。
卸妝時要特別注意容易忽略的地方,如髮際、鼻翼、下顎、眼頭及唇下凹陷處。
但如果使用防曬乳液,也要卸妝。因為一般防曬乳液中都會加入顆粒狀的物理性防曬因子,清潔乳也不容易清洗乾淨。
正確清潔工夫一道也不能少,習慣成自然後,美麗自然不再遙遠。
(詳細內容)
「營養」不知不覺丟掉了!蘋果皮、蝦殼、粗梗正好用
2012-12
康健雜誌169期
作者:程宜華
圖片來源:周書羽
在你不經意的切、刨、摘折丟棄之後,很多營養進了垃圾桶。台灣人好幸福,物產豐富、美食滿街,每年可吃掉好幾條高速公路。但環保署估計,台灣每年廚餘量可達一百多萬公噸,其中被丟掉的菜葉、果皮等尚未烹煮的生廚餘,約佔九成。
近年來萬物飛漲,餐飲業者的成本空間小,紛紛開始學著利用不夠漂亮而遭丟棄的食材,包括蔬菜的葉、梗與皮等等。但一般家庭並不懂得食材特性,常因慣性或不知何用而丟棄。
其實,蔬菜水果成長皆有其道理,包括被削下來的皮、摘除的葉子、根與莖等都有營養。
別急著丟皮,抗氧化好法寶
比如一般家庭做菜,常會削掉蔬果的外皮,如蘿蔔、牛蒡,蘋果或番茄等。但植物的外皮最接近太陽,合成抗紫外線物質的能力高,通常也是抗氧化能力最強的部份,只要清洗乾淨,應盡量利用。
台灣營養基金會執行長吳映蓉指出,蔬果皮富含人體無法自行合成的植化素,具有抗氧化、調節免疫能力,甚至能激發體內解毒酵素的活性。
● 蘿蔔皮
蘿蔔皮富含蘿蔔硫素(Sulforaphane),為十字花科蔬菜裡最有益健康的化合物之一,可促進人體免疫機制,誘發肝臟解毒酵素的活性,可保護皮膚免受紫外線傷害。
佳禾中醫診所院長羅明宇指出,蘿蔔皮性涼味辛甘,清熱利水,煮水後取汁喝,可緩解停經期的熱潮紅症狀。
● 蘋果、番茄皮
富含抗氧化成分與膳食纖維,利於降血脂。蘋果皮還曾被美國《預防》雜誌,列為天然護膚食物之一,主要因為蘋果皮裡的檞皮素,可保護皮膚不受紫外線傷害。此外,番茄皮中的茄紅素也能抵抗紫外線,並抑制皮膚細胞產生黑色素。
● 葡萄皮
葡萄皮中含有的青花素比果肉還多,具有保護微小血管、抗發炎的作用,建議洗淨後,連皮帶肉與籽一起打成汁,完整攝取營養。
善用葉子,抓住維生素A
有些蔬果的葉子口感苦澀,通常會直接丟棄,例如芹菜、白蘿蔔等。但蘿蔔葉與芹菜葉含有豐富的β-胡蘿蔔素,是很好的抗氧化劑,人體吸收後可轉換成維生素A,對皮膚及眼睛的健康都是不可或缺的營養素。
● 白蘿蔔葉
民間俗諺云「冬吃蘿蔔,夏吃薑」,冬天吃過多熱的食物,容易造成體質燥熱,白蘿蔔葉可去火生津,促進腸胃蠕動,羅明宇說。
● 芹菜葉
性涼,入肝經,是排毒最佳食材之一,適合高血壓或慢性肝炎患者,但胃食道逆流的人,則應酌量攝取。
調理身體,別錯過根與鬚
植物的根與鬚,其實富含膳食纖維,在中醫眼裡更是個寶,例如蔥白、蔥鬚與菠菜根等。
● 蔥的根部
一般人習慣只取蔥中間部份食用。但蔥白含有揮發油,主要成分為蒜素,有抗氧化、抑制細菌與發汗的特性。而蔥鬚性平,有助緩解呼吸道、腸胃道疾病等症狀。怕冷、冬天容易肩背痠痛的人,可將蔥鬚入湯,或煮水後加點蜂蜜或冰糖,可達到治感冒、緩解肌肉痠疼的效果。
● 菠菜根部
菠菜紅色根部含有的鐵質,其實比葉子部份還多。也含有維他命A、C,與一般蔬果缺乏的維生素K,有助於預防皮膚、內臟出血,也能增強體力。
(詳細內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