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精彩內容:
作者: 華人健康網 記者洪毓琪/台北報導 | 華人健康網 – 2014年3月3日 上午9:56
你有草莓鼻的困擾嗎?用了各種方法卻無法讓毛孔張開,並去除卡在毛孔的粉刺嗎?有的人習慣用手去擠壓冒出頭的粉刺,但是,皮膚科醫師提醒,這樣不僅無法全面清除粉刺,粉刺還可能因過度的大力擠壓發炎、形成痘痘,讓毛孔更加粗大,更容易堆積髒汙形成粉刺,使粉刺春風吹又生。
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表示,想要清除藏匿在毛孔的髒污、粉刺,最重要的就是從清潔開始。
民眾在洗臉時,一定要注意水溫的控制,不宜過熱或過低,以免造成皮膚刺激。建議可以依據氣溫來決定洗臉的水溫,氣溫15˚C以上可使用冷水洗臉;氣溫15˚C以下,可以用溫清潔臉部。不過要注意的是,寒流來襲用溫水洗臉很舒服,但水溫仍不宜過高,最好維持與人體體溫相近的40˚C內最恰當。
除了臉部清潔時要注意水溫的控制外,清潔的次數及時機更是重要。一般來說,乾性及敏感性肌膚的民眾,於每日晚間清洗一次臉部就足夠;油性、混合性肌膚的朋友,則早晚各做一次臉部清潔較為適宜。
另外,趙昭明醫師提到,日常皮膚的清潔,除了透過使用洗面皂、洗面乳來加強清潔效果外,還可以適當使用一些輔助工具來加強毛孔的清潔。例如,市面上常見材質柔軟的洗臉布、軟刷也有助肌膚代謝老廢角質。
除了日常清潔、保持良好的生活與飲食習慣,並避免熬夜,少吃油炸、辛辣的食物,減少身體的刺激,才是擁有好膚質的不二法則。建議民眾可以從飲食改變,多食用全麥穀物、高纖、抗氧化、含omega-3不飽和脂肪酸、鋅、硒微量元素製成的食物,就能免除因食物攝取不當,而致粉刺產生的情況。
(詳細內容)
吃飯+看電視+滑手機 易發胖
你有草莓鼻的困擾嗎?用了各種方法卻無法讓毛孔張開,並去除卡在毛孔的粉刺嗎?有的人習慣用手去擠壓冒出頭的粉刺,但是,皮膚科醫師提醒,這樣不僅無法全面清除粉刺,粉刺還可能因過度的大力擠壓發炎、形成痘痘,讓毛孔更加粗大,更容易堆積髒汙形成粉刺,使粉刺春風吹又生。
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表示,想要清除藏匿在毛孔的髒污、粉刺,最重要的就是從清潔開始。
民眾在洗臉時,一定要注意水溫的控制,不宜過熱或過低,以免造成皮膚刺激。建議可以依據氣溫來決定洗臉的水溫,氣溫15˚C以上可使用冷水洗臉;氣溫15˚C以下,可以用溫清潔臉部。不過要注意的是,寒流來襲用溫水洗臉很舒服,但水溫仍不宜過高,最好維持與人體體溫相近的40˚C內最恰當。
除了臉部清潔時要注意水溫的控制外,清潔的次數及時機更是重要。一般來說,乾性及敏感性肌膚的民眾,於每日晚間清洗一次臉部就足夠;油性、混合性肌膚的朋友,則早晚各做一次臉部清潔較為適宜。
另外,趙昭明醫師提到,日常皮膚的清潔,除了透過使用洗面皂、洗面乳來加強清潔效果外,還可以適當使用一些輔助工具來加強毛孔的清潔。例如,市面上常見材質柔軟的洗臉布、軟刷也有助肌膚代謝老廢角質。
除了日常清潔、保持良好的生活與飲食習慣,並避免熬夜,少吃油炸、辛辣的食物,減少身體的刺激,才是擁有好膚質的不二法則。建議民眾可以從飲食改變,多食用全麥穀物、高纖、抗氧化、含omega-3不飽和脂肪酸、鋅、硒微量元素製成的食物,就能免除因食物攝取不當,而致粉刺產生的情況。
(詳細內容)
吃飯+看電視+滑手機 易發胖
作者: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 健康醫療網 – 2014年3月3日 下午1:04
邊看電視邊吃飯、吃飯手機不離手,當心愈吃愈胖!國外研究指出,吃飯時一心二用,容易吃進更多熱量,讓人不知不覺發胖。董氏基金會建議民眾,用餐時應專心、細嚼慢嚥,以免愈吃愈多,導致胃脹氣、消化不良,或不小心吃下細骨頭,而造成胃腸傷害。
2013年《美國臨床營養學期刊》彙整多項研究顯示,用餐時分心作任何事都會增加熱量攝取。法國研究指出,邊看電視邊吃會多吃272大卡,聽廣播劇更多吃293大卡;美國研究進一步比較吃飯看電視比聽音樂,平均多吃255.5大卡。澳洲研究則分析不同的節目類型影響,結果發現,看悲劇影響最大,會讓人多吃694大卡、喜劇490大卡、無聊的節目359大卡。
吃多吃少也跟用餐環境有關;瑞士研究指出,昏暗燈光會讓人多吃123大卡;美國研究則發現,吃自助餐時,不要收走吃完的空盤,平均可少吃53大卡。另外美國康乃爾大學2012年於《心理學報告期刊》的研究發現,速食店嘈雜快節奏的音樂,會讓人加快用餐速度多吃174大卡。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組主任許惠玉表示,吃飯時分心不容易使大腦產生飽足訊息,讓人以為沒吃飽而吃過量,也根本不知道吃下了哪些食物,且食物狼吞虎嚥吃下肚,容易導致咀嚼不夠充分,造成胃脹氣、消化不良,或是沒注意到湯、飯中有細骨頭就吞下肚,造成胃腸傷害。
許惠玉建議,吃飯時別看電視、玩電腦,定時定量、每餐八分飽,專注吃飯的快樂,自然增加身心愉悅和飽足感,才不會吃下過多熱量。
(詳細內容)
別搞錯!毛囊角化症也像長粉刺
【華人健康網 記者洪毓琪/台北報導】 2014年3月3日 22:03
手臂、大腿、臉頰等部位常有如粉刺般的白色突起?注意!可能是「毛囊角化症」所引起。一名22歲正值親春年華的女大生,從青春期開始,發現自己的四肢、兩頰等部位,常會出現白色如粉刺般的凸起物,密密麻麻的有礙觀瞻,動手擠壓後,發現擠壓的部位常會變得粗糙、反黑,尋求皮膚科醫師診斷,發現是遺傳性的皮膚疾病「毛囊角化症」所致,在1個月的藥物塗抹治療後,終於讓皮膚恢復光滑、潔淨。
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表示,所謂的「毛囊角化症」是一種自體顯性的遺傳皮膚疾病,由於此類型患者的毛孔角質異常增生,使得毛孔容易被角質堵塞,也就使皮膚出現許多像白頭粉刺般突起,甚至是平面的白色小點。一旦症狀出現,多會是大範圍的分佈,嚴重影響肌膚外觀。
趙昭明醫師強調,毛囊角化症的症狀確實容易與粉刺混淆,但仍可以透過生長部位的差異,進行簡單的辨別。一般來說,粉刺多會生長於臉部的鼻子、下巴、額頭等部位。而毛囊角化症,則會侷限於臉部兩頰、手臂、大腿等四肢部位。因此,民眾若無法確定自己是哪一種問題,不妨以症狀發生的部位來做簡易的區分。
毛囊角化症的發生,是因為患者本身角質不正常增生,造成毛孔堵塞所引起。在治療上多需要透過額外的物品來協助角質代謝,效果較為顯著。因此,一般皮膚科醫師在臨床上,多會選擇具有加速表皮細胞代謝的A酸、水楊酸、果酸等酸類成分的藥物,或是有利角質代謝的尿素來治療毛囊角化症。
不過,要注意的是多數毛囊角化症的病人,除了有角質異常增生的問題外,經常會伴隨著敏感性肌膚、過敏等症狀。而酸類成分的產品,雖適用於幫助角質代謝、減緩毛囊角化的症狀,但對於敏感性肌膚的朋友,還是稍嫌刺激。建議民眾在使用酸類成分的藥物、保養品後,一定要注意加強肌膚的保濕,才能減少肌膚紅腫、脫皮發生的可能。
由於毛囊角化症屬於遺傳性疾病的一種,在臨床上尚無法完全根治。一旦民眾疏於注意,症狀又會再度發生。雖是如此,有毛囊角化症問題的民眾,還是可以透過改變一些日常生活的小習慣,避免刺激皮膚使症狀惡化,達到預防、減緩症狀的效果。如洗澡時,水溫不宜過高,盡量維持在40℃左右較為恰當;並定期去角質,做好日常保養,都是減緩毛囊角化症發生的好方式。
邊看電視邊吃飯、吃飯手機不離手,當心愈吃愈胖!國外研究指出,吃飯時一心二用,容易吃進更多熱量,讓人不知不覺發胖。董氏基金會建議民眾,用餐時應專心、細嚼慢嚥,以免愈吃愈多,導致胃脹氣、消化不良,或不小心吃下細骨頭,而造成胃腸傷害。
2013年《美國臨床營養學期刊》彙整多項研究顯示,用餐時分心作任何事都會增加熱量攝取。法國研究指出,邊看電視邊吃會多吃272大卡,聽廣播劇更多吃293大卡;美國研究進一步比較吃飯看電視比聽音樂,平均多吃255.5大卡。澳洲研究則分析不同的節目類型影響,結果發現,看悲劇影響最大,會讓人多吃694大卡、喜劇490大卡、無聊的節目359大卡。
吃多吃少也跟用餐環境有關;瑞士研究指出,昏暗燈光會讓人多吃123大卡;美國研究則發現,吃自助餐時,不要收走吃完的空盤,平均可少吃53大卡。另外美國康乃爾大學2012年於《心理學報告期刊》的研究發現,速食店嘈雜快節奏的音樂,會讓人加快用餐速度多吃174大卡。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組主任許惠玉表示,吃飯時分心不容易使大腦產生飽足訊息,讓人以為沒吃飽而吃過量,也根本不知道吃下了哪些食物,且食物狼吞虎嚥吃下肚,容易導致咀嚼不夠充分,造成胃脹氣、消化不良,或是沒注意到湯、飯中有細骨頭就吞下肚,造成胃腸傷害。
許惠玉建議,吃飯時別看電視、玩電腦,定時定量、每餐八分飽,專注吃飯的快樂,自然增加身心愉悅和飽足感,才不會吃下過多熱量。
(詳細內容)
別搞錯!毛囊角化症也像長粉刺
【華人健康網 記者洪毓琪/台北報導】 2014年3月3日 22:03
手臂、大腿、臉頰等部位常有如粉刺般的白色突起?注意!可能是「毛囊角化症」所引起。一名22歲正值親春年華的女大生,從青春期開始,發現自己的四肢、兩頰等部位,常會出現白色如粉刺般的凸起物,密密麻麻的有礙觀瞻,動手擠壓後,發現擠壓的部位常會變得粗糙、反黑,尋求皮膚科醫師診斷,發現是遺傳性的皮膚疾病「毛囊角化症」所致,在1個月的藥物塗抹治療後,終於讓皮膚恢復光滑、潔淨。
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表示,所謂的「毛囊角化症」是一種自體顯性的遺傳皮膚疾病,由於此類型患者的毛孔角質異常增生,使得毛孔容易被角質堵塞,也就使皮膚出現許多像白頭粉刺般突起,甚至是平面的白色小點。一旦症狀出現,多會是大範圍的分佈,嚴重影響肌膚外觀。
趙昭明醫師強調,毛囊角化症的症狀確實容易與粉刺混淆,但仍可以透過生長部位的差異,進行簡單的辨別。一般來說,粉刺多會生長於臉部的鼻子、下巴、額頭等部位。而毛囊角化症,則會侷限於臉部兩頰、手臂、大腿等四肢部位。因此,民眾若無法確定自己是哪一種問題,不妨以症狀發生的部位來做簡易的區分。
毛囊角化症的發生,是因為患者本身角質不正常增生,造成毛孔堵塞所引起。在治療上多需要透過額外的物品來協助角質代謝,效果較為顯著。因此,一般皮膚科醫師在臨床上,多會選擇具有加速表皮細胞代謝的A酸、水楊酸、果酸等酸類成分的藥物,或是有利角質代謝的尿素來治療毛囊角化症。
不過,要注意的是多數毛囊角化症的病人,除了有角質異常增生的問題外,經常會伴隨著敏感性肌膚、過敏等症狀。而酸類成分的產品,雖適用於幫助角質代謝、減緩毛囊角化的症狀,但對於敏感性肌膚的朋友,還是稍嫌刺激。建議民眾在使用酸類成分的藥物、保養品後,一定要注意加強肌膚的保濕,才能減少肌膚紅腫、脫皮發生的可能。
由於毛囊角化症屬於遺傳性疾病的一種,在臨床上尚無法完全根治。一旦民眾疏於注意,症狀又會再度發生。雖是如此,有毛囊角化症問題的民眾,還是可以透過改變一些日常生活的小習慣,避免刺激皮膚使症狀惡化,達到預防、減緩症狀的效果。如洗澡時,水溫不宜過高,盡量維持在40℃左右較為恰當;並定期去角質,做好日常保養,都是減緩毛囊角化症發生的好方式。
(詳細內容)
消水腫競賽!紅豆四季通吃勝綠豆
【華人健康網 記者駱慧雯/台北報導】 2014年3月6日 13:21
上班族久坐辦公室,缺乏運動,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變差,容易造成水分滯留臀部和下半身,形成水腫型肥胖,而除了運動之外,不少人嘗試飲食消水腫,其中有些人是綠豆愛好者,有些人則是非紅豆不可,究竟這樣小小顆粒的彩色豆子,哪顆消水腫最出「色」?
中醫師陳玫妃表示,常見可幫助消除水腫的「豆子」,有紅豆、綠豆和黑豆等3種色豆,中醫理論認為其特性和利水作用各不同,食用時應參考個人體質和季節做不同的應用。
以上三種色豆,具有補血功能的紅豆最適合一年四季食用,而具有清熱解毒功能的綠豆較適合在夏天吃,至於黑豆則可配合季節養生的觀念,在注重養腎的冬季食用。
陳玫妃中醫師建議減重者,平常可自煮無糖紅豆水促進水分代謝,消除水腫,提升減重成效;或可加入荷葉和車前子等藥材燉煮,促進下半身靜脈的回流,加速多餘水分的代謝。
(詳細內容)
戰勝體脂肪!不可不知的運動3迷思
【華人健康網 記者駱慧雯/台北報導】 2014年2月27日 18:21
明明很努力減重,體重怎麼還是超標,不然就是變瘦沒多久又復胖?關鍵可能就是輸給了難纏的體脂肪。營養師認為,運動是消除體脂肪最有效的辦法,但許多人常因運動時間不足、錯誤的運動飲食觀念,或僅做局部運動,容易陷入體脂肪難除和可能危害健康的風險中。
迷思1/每次運動只要30分鐘?
短暫而激烈的運動,只會消耗體內的醣類,必須再持續運動一段時間才能讓脂肪替補已消耗殆盡的醣類,釋放能量,供給運動所需,同時達到拉長運動時間和燃燒體脂肪的效果。
陳幸慧營養師建議,每次運動應可持續45分鐘以上,且以持續時間可達1小時以上的心肺耐力運動為優先選擇。常見的心肺耐力運動,包括有氧運動、快走、游泳、運動、單車、舞蹈和跳繩等,但不建議肥胖者跑步減重,以免增加膝蓋的巨大壓力。
其他如伏地挺身、上下樓梯、仰臥起坐等肌耐力訓練,則可以增加肌肉量,雕飾線條,也能改善胰島素的阻抗性,提高醣類的利用效能,讓熱量消耗更快,進而達到減重的效果。這類型運動還能強壯肌肉和骨骼,延緩骨質疏鬆症的發生。
迷思2/運動前應禁止飲食?
為了快速減重,有些健身教練要求學員運動前禁止飲食,但陳幸慧營養師表示,運動前是否飲食,應參考減重者個人的疾病史,以及運動時間長短、強度。若是糖尿病患者,空腹運動容易加速體內能量的消耗,出現低血糖、疲勞、頭暈、視線模糊等症狀,建議這類患者運動前可少量飲食,提供運動時所需的體力、能量和水分,避免還沒消耗體脂肪就先昏倒。
迷思3/局部運動就能消除體脂肪?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巴德‧蓋秋教授曾提到,脂肪是全身性分佈,而脂肪分解是透過荷爾蒙傳遞訊息到全身細胞,僅運動特定部位,肌肉不會利用到鄰近的脂肪,僅能讓局部肌肉變得結實,脂肪卻難以出現局部性改變。
(詳細內容)
消水腫競賽!紅豆四季通吃勝綠豆
【華人健康網 記者駱慧雯/台北報導】 2014年3月6日 13:21
上班族久坐辦公室,缺乏運動,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變差,容易造成水分滯留臀部和下半身,形成水腫型肥胖,而除了運動之外,不少人嘗試飲食消水腫,其中有些人是綠豆愛好者,有些人則是非紅豆不可,究竟這樣小小顆粒的彩色豆子,哪顆消水腫最出「色」?
中醫師陳玫妃表示,常見可幫助消除水腫的「豆子」,有紅豆、綠豆和黑豆等3種色豆,中醫理論認為其特性和利水作用各不同,食用時應參考個人體質和季節做不同的應用。
以上三種色豆,具有補血功能的紅豆最適合一年四季食用,而具有清熱解毒功能的綠豆較適合在夏天吃,至於黑豆則可配合季節養生的觀念,在注重養腎的冬季食用。
陳玫妃中醫師建議減重者,平常可自煮無糖紅豆水促進水分代謝,消除水腫,提升減重成效;或可加入荷葉和車前子等藥材燉煮,促進下半身靜脈的回流,加速多餘水分的代謝。
(詳細內容)
戰勝體脂肪!不可不知的運動3迷思
【華人健康網 記者駱慧雯/台北報導】 2014年2月27日 18:21
明明很努力減重,體重怎麼還是超標,不然就是變瘦沒多久又復胖?關鍵可能就是輸給了難纏的體脂肪。營養師認為,運動是消除體脂肪最有效的辦法,但許多人常因運動時間不足、錯誤的運動飲食觀念,或僅做局部運動,容易陷入體脂肪難除和可能危害健康的風險中。
迷思1/每次運動只要30分鐘?
短暫而激烈的運動,只會消耗體內的醣類,必須再持續運動一段時間才能讓脂肪替補已消耗殆盡的醣類,釋放能量,供給運動所需,同時達到拉長運動時間和燃燒體脂肪的效果。
陳幸慧營養師建議,每次運動應可持續45分鐘以上,且以持續時間可達1小時以上的心肺耐力運動為優先選擇。常見的心肺耐力運動,包括有氧運動、快走、游泳、運動、單車、舞蹈和跳繩等,但不建議肥胖者跑步減重,以免增加膝蓋的巨大壓力。
其他如伏地挺身、上下樓梯、仰臥起坐等肌耐力訓練,則可以增加肌肉量,雕飾線條,也能改善胰島素的阻抗性,提高醣類的利用效能,讓熱量消耗更快,進而達到減重的效果。這類型運動還能強壯肌肉和骨骼,延緩骨質疏鬆症的發生。
迷思2/運動前應禁止飲食?
為了快速減重,有些健身教練要求學員運動前禁止飲食,但陳幸慧營養師表示,運動前是否飲食,應參考減重者個人的疾病史,以及運動時間長短、強度。若是糖尿病患者,空腹運動容易加速體內能量的消耗,出現低血糖、疲勞、頭暈、視線模糊等症狀,建議這類患者運動前可少量飲食,提供運動時所需的體力、能量和水分,避免還沒消耗體脂肪就先昏倒。
迷思3/局部運動就能消除體脂肪?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巴德‧蓋秋教授曾提到,脂肪是全身性分佈,而脂肪分解是透過荷爾蒙傳遞訊息到全身細胞,僅運動特定部位,肌肉不會利用到鄰近的脂肪,僅能讓局部肌肉變得結實,脂肪卻難以出現局部性改變。
(詳細內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