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17日 星期日

健康週報 20130304-20130310

多吃綠葉蔬菜,可減少經前症候群風險
本週內容:
  • 飲食作息不正常 10歲童得十二指腸潰瘍
  • 多吃綠葉蔬菜 可減少經前症候群風險
  • 9成女性不護骨 每日攝鈣量未達標
  • 簡單生活七要件 減少心病防猝死
  • 抹片篩檢率 輕熟女比阿嬤低
  • 加蔬菜、調味料減半 吃泡麵也健康
  • 常吃培根、臘肉 早死風險多4成





飲食作息不正常 10歲童得十二指腸潰瘍

優活健康網 – 2013年3月4日 上午9:15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日前一名國小四年級學生,因對課業成績自我要求高,飲食作息不正常,引發十二指腸指腸潰瘍並導致穿孔,經開刀搶救,才從鬼門關前救回一命。

這名學生的媽媽表示,孩子功課在班上都是前三名,放學後幾乎都接著去補習,直到晚上九點多才回家,囫圇吞棗吃剩下的飯菜或麵包裹腹。孩子有次在飯後說,肚子很不舒服,但也沒加以理會,隔天上課時竟腹痛如絞、臉色蒼白,緊急送往醫院急診。開刀時才發現在腹腔十二指腸的部位,出現了一個0.5公分破洞,醫師研判為潰瘍穿孔導致腹膜炎。

阮綜合醫院消化系外科洪國禎醫師解釋,消化性潰瘍形成原因是多因性的,但主要是由於黏膜侵襲因子強於黏膜保護因子,而衍生「潰瘍」,侵襲因子最常指胃酸、胃蛋白以及胃幽門螺旋桿菌。而吸菸、喝酒、藥物、飲食、壓力以及遺傳等因素,也有一定程度的關聯。

洪國禎表示,十二指腸潰瘍發生在年輕人口群中比例較高,病程可反覆發作,病史可達幾年甚或十幾年。發作呈現週期性,與緩解期相互交替,且有季節性,多在秋冬或冬春交替時發病,有時會因壓力或情緒不好,或是使用解熱鎮痛藥及消炎藥物誘發。

洪國禎指出,患者在臨床上,會出現節律性上腹痛,餐前有疼痛現象,而在餐後症狀會緩解甚至消失,簡言之為飢餓痛。一開始表現症狀為腹痛,同時可能伴有噁心、嘔吐,嘔吐物為食物殘渣及胃液。在治療上,沒有併發症的潰瘍應該尋求內科治療,治療消化性潰瘍也已經很普遍。呼籲若有任何不適症狀,都應該及早找專科醫師處理,只要早期就醫,潰瘍尚未深重到穿孔,治療都不難

(資料來源:阮綜合醫院三月刊)
(詳細內容)




多吃綠葉蔬菜 可減少經前症候群風險

優活健康網 – 2013年3月4日 下午3:50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編譯)根據研究表示,吃大量綠葉蔬菜的婦女,可減少經前症候群(PMS)的風險高達40%。科學家們調查非血紅素鐵的影響,發現女性在十年的飲食中若攝取大量的非血紅素鐵礦物,發展經前症候群的機會就會最低,而非血紅素鐵通常在植物性食物中可被攝取

經前症候群,簡單來說就是,從生理期約兩週前開始到生理期來臨而結束,期間會產生身體與心理的問題總稱,通常會產生水腫、乳房脹痛、情緒波動、心情煩躁、失去對性的興趣等等。

美國流行病學雜誌上發表研究結果表示,女性吃越多非血紅素鐵,發展經前症候群的機會就越小。資深作者約翰遜博士說,女性的經前症候群風險,應該建立在他們的非血紅素鐵和鋅的膳食營養的攝取量上;經前症候群風險較低的女性,每天鐵的攝入量平均都超過20mg,高於目前建議的每日攝取量18mg。

不過,大量鐵的攝入可能對健康有不良影響,女性應避免超過每天最高攝入量45mg,若鐵過量食用,會造成血色素沉著症,使鐵長期累積在器官組織,最嚴重的情況可能導致糖尿病、肝臟癌症、關節炎和心臟衰竭等。

(詳細內容)



9成女性不護骨 每日攝鈣量未達標

作者: 【記者鍾佩芳/台北報導】 | 台灣新生報 – 2013年3月5日 上午12:24

研究指出,有高達9成女性每日鈣質攝取未達標。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副秘書長暨亞東醫院骨科主治醫師吳凱文昨(4)日表示,成年女性在35歲之後骨量會開始走下坡,每年平均約減少0.5%~1%,若不及早開始護骨行動,就會造成骨流失、甚至讓骨質疏鬆症提早報到。醫師呼籲,婦女可選擇富含乳鈣質的牛奶補充鈣質,並養成戶外運動習慣吸收維生素D、適量攝取鎂、鋅,促進鈣質吸收,維持骨骼健康

(詳細內容)




簡單生活七要件 減少心病防猝死

作者: 【記者蔡清欽/台南報導】 | 台灣新生報 – 2013年3月5日 上午12:24

演員戎祥在44歲壯年之際,因心肌梗塞猝死,引起社會大眾的關注,到底應如何檢視自己是否患有心臟病,以及如何愛護心臟,新樓醫院心臟內科周立平醫師指出,用心實踐「簡單生活七要件」可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與死亡率。

落實美國心臟協會所訂「簡單生活七要件」可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與死亡率──不抽菸(或戒菸已逾一年)、保持身材(質量指數小於25公斤/公尺平方)、規律運動(中強度運動至少每周150分鐘或強度運動75分鐘)、血路通暢(總膽固醇低於200mg/dL)、血管減壓(血壓低於120/80毫米汞柱)、控制血糖(血糖低於100mg/d)及健康飲食

(詳細內容)




抹片篩檢率 輕熟女比阿嬤低

作者: 黃天如╱台北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3年3月8日 上午5:30

中國時報【黃天如╱台北報導】

200萬名30歲以上熟女6年未篩檢醫界籲有性經驗女性不分年齡至少每3年抹檢一次

根據國民健康局資料顯示,全台每天有29.4人深陷婦癌深淵、6.2人因此失去寶貴生命,婦癌發生率遠高於日韓,乳癌與子宮頸癌死亡率更居3國之首。

台大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鄭文芳表示,在各界長期努力宣導下,國內婦女子宮頸抹片3年篩檢率,已從15年前的35%提高至現在的56.6%,子宮頸癌發生率及死亡率因此降低6成,「但這背後隱藏的事實是,全台仍有多達200萬名30歲以上女性,在過去6年中連一次抹片都沒做過。」

令人訝異的是,一般人都以為觀念保守的阿嬤,應該會比較排斥子宮頸抹片檢查,但調查數據卻顯示,30至34歲的輕熟女才是篩檢率敬陪末座的年齡層,成為觀念先進、行為落伍的代表。

研究顯示,40歲以上且10年未做抹片女性,罹患子宮頸高度癌前病變或癌症的比率為2%,足足是30歲以上定期抹片者罹患子宮頸高度癌前病變或癌症比率0.5%的4倍,可見定期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的重要性。

(詳細內容)




加蔬菜、調味料減半 吃泡麵也健康

作者: 郭庚儒 | 台灣醒報 – 2013年3月5日 下午4:14

泡麵其實不含防腐劑!」孫璐西表示,泡麵的麵身及調味包,其實都不含防腐劑,以往認為吃泡麵會攝取太多防腐劑是錯誤的,因細菌或黴菌不容易在極度乾燥、油質很高的情況下生存,而泡麵影響健康最大的問題在於調味包。

孫璐西強調,泡麵的調味包含有大量的鈉,千萬不要全部放進去。她建議,買泡麵時,應挑選非油炸類的麵類;煮泡麵時,調味包放一半,油包也放一半就好,並使用烹煮方式料理,並加入蔬菜、雞蛋,或配生菜沙拉,可提高泡麵的營養價值,甚至可當作正餐食用

如何分辨是否為非油炸泡麵?孫璐西說,通常麵身顏色較黃、麵條較細的泡麵,是以油炸方式處理,而麵條顏色偏白,像是烏龍麵就不是油炸類,民眾可從外觀清楚分辨。

(詳細內容)




常吃培根、臘肉 早死風險多4成

作者: 鍾玉玨╱綜合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3年3月8日 上午5:30

現代人生活離不開加工肉,凡是香腸、火腿、臘肉、培根、肉乾等等,已成為餐桌的重要角色。但歐洲一項大型研究發現,歐洲每一百個死亡的人中,有三個是因為加工肉吃太多而提早向死神報到

科學家花了十三年,追蹤分析十個歐洲國家的四十五萬個死亡病例,結果發現,不論男女,只要常吃加工肉,癌症與心臟疾病容易上身。平均卅個死者中就有一個是吃了太多加工肉而提早進墳墓。且常吃加工肉的男女,早死風險較少吃加工肉者高了四四%。

在歐美國家,加工肉指的是切割牛排、里肌肉、帶骨的大塊肉之後,剩下的邊角肉,商家會把這些賣不掉的邊角肉加工製成香腸、火腿或培根等等。科學家說,這類邊角肉的脂肪和膽固醇太高,容易阻塞血管,引發心血管疾病。

根據調查,每天攝食一六○公克加工肉(約三條香腸)的受訪者,死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比不常吃的人高了七二%。食用加工肉愈多,早死風險也比不常吃的人高出近五十%。研究人員建議,每天攝食加工肉勿超過廿公克,即相當於薄薄一片培根的量。至於包括燻肉、煎香腸、炸薯條等等的全套英式早餐,最多一周只能一次。

除了心血管疾病,加工肉也增加罹癌的風險。去年一份研究顯示,每天吃五十公克加工肉(相當於一條香腸或三片培根),罹癌風險會上升二十%。上述研究發表於《BMC醫學》期刊。

(詳細內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身心疲憊時 👉 喝幸福抹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