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重要健康資訊:
作者: 【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 台灣新生報 – 2013年10月21日 上午12:00
中醫師林奕良表示,中醫認為「胃為燥土,無水不漚」,充足的水分才能正常分泌胃液,以浸漬、腐熟水穀,即胃陰足則燥土潤;但喝水的時機要正確。
很多人都喜歡在飯前喝水,但不可以喝太多,飯前喝下大量的水,就會把胃液沖淡,進而削弱胃液的消化作用,促使食物無法完全消化吸收,久而久之就容易導致腸胃病。
林醫師進一步指出,從現代醫學來看,正確的飯前喝水時機應該在餐前半小時左右,只能喝約五十至一百毫升的水量,一方面可刺激胃酸分泌、促進食慾,另一方面可讓水份即時補充到全身,以便讓消化器官分泌消化液來進行食物分解。
(詳細內容)
飲食西化「溢赤酸」好發率近2成
中醫師林奕良表示,中醫認為「胃為燥土,無水不漚」,充足的水分才能正常分泌胃液,以浸漬、腐熟水穀,即胃陰足則燥土潤;但喝水的時機要正確。
很多人都喜歡在飯前喝水,但不可以喝太多,飯前喝下大量的水,就會把胃液沖淡,進而削弱胃液的消化作用,促使食物無法完全消化吸收,久而久之就容易導致腸胃病。
林醫師進一步指出,從現代醫學來看,正確的飯前喝水時機應該在餐前半小時左右,只能喝約五十至一百毫升的水量,一方面可刺激胃酸分泌、促進食慾,另一方面可讓水份即時補充到全身,以便讓消化器官分泌消化液來進行食物分解。
(詳細內容)
飲食西化「溢赤酸」好發率近2成
自由時報 – 2013年10月23日 上午8:40
〔自由時報記者黃博郎/麻豆報導〕計程車司機抱著肚子埋怨開車時間長,飲食不正常,又愛喝咖啡,導致「溢赤酸」的電視廣告並不假!麻豆新樓醫院醫師池珮綺指出,國人飲食習慣西化,因胃食道逆流求診的病例激增,好發率已近兩成,呼籲國人注意飲食,茶、咖啡、甜食等容易刺激胃酸的食物宜酌量,避免飯後平躺或吃完消夜倒頭就睡,以免引發胃食道逆流。
池珮綺建議患者,調整生活型態,避免甜食、高熱量、高油食物、刺激性或產氣性飲料,不要暴飲暴食,減輕體重,睡前不吃點心,以及睡覺時抬高床頭十五公分以上,並接受氫離子幫浦抑制劑的藥物治療。
池珮綺說,胃食道逆流是指胃的內容物(胃酸、消化酵素)逆流到食道的情形,本身是一種生理現象,但若胃食道逆流持續反覆發生,嚴重到引起食道、咽喉,甚至是呼吸道的不適症狀或導致併發症(逆流性食道炎、食道潰瘍、食道狹窄),即為胃食道逆流疾病。
(詳細內容)
別再憂愁了,看看我!
壓力大易消化不良 胃腸保健有一套
〔自由時報記者黃博郎/麻豆報導〕計程車司機抱著肚子埋怨開車時間長,飲食不正常,又愛喝咖啡,導致「溢赤酸」的電視廣告並不假!麻豆新樓醫院醫師池珮綺指出,國人飲食習慣西化,因胃食道逆流求診的病例激增,好發率已近兩成,呼籲國人注意飲食,茶、咖啡、甜食等容易刺激胃酸的食物宜酌量,避免飯後平躺或吃完消夜倒頭就睡,以免引發胃食道逆流。
池珮綺建議患者,調整生活型態,避免甜食、高熱量、高油食物、刺激性或產氣性飲料,不要暴飲暴食,減輕體重,睡前不吃點心,以及睡覺時抬高床頭十五公分以上,並接受氫離子幫浦抑制劑的藥物治療。
池珮綺說,胃食道逆流是指胃的內容物(胃酸、消化酵素)逆流到食道的情形,本身是一種生理現象,但若胃食道逆流持續反覆發生,嚴重到引起食道、咽喉,甚至是呼吸道的不適症狀或導致併發症(逆流性食道炎、食道潰瘍、食道狹窄),即為胃食道逆流疾病。
(詳細內容)
別再憂愁了,看看我!
壓力大易消化不良 胃腸保健有一套
作者: 華人健康網 記者羅詩樺/台北報導 | 華人健康網 – 2013年10月24日 上午10:46
現代人生活節奏快速,分秒必爭,不僅睡眠時間不足,甚至連三餐吃飯時間都被壓縮,不知不覺養成狼吞虎嚥的吃飯習慣;再加上工作所需,可能必須要飲酒應酬等,更讓腸胃拉警報。根據台灣消化系醫學會統計數據顯示,台灣平均每3個人就會有1位有腸胃不適症狀,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如果未加以妥善治療,可能帶來健康更大隱憂。
胃痛或消化不良時,不少人第一個念頭就是吃點白吐司或白粥這類較清淡的飲食,但其實最好還是要先找到原因再來判斷如何解決,倘若是因胃潰瘍而造成的胃痛,若吃了以熟米煮成的粥,反而更有可能更容易拉肚子。此外,長期被胃酸過多所困擾的人,可能會有依賴制酸劑的觀念,但長期吞制酸劑,反而會導致胃酸分泌退化、不足,讓病菌容易侵入,造成一連串的腸胃不良反應。
胃腸保健藥品,助維持胃酸平衡
民眾日常保健胃腸的方法,可以適度使用制酸、健胃整腸劑一類的保健藥品來輔助健胃整腸,透過數種制酸成分及多種健胃的生藥成分,緩解消化不良、腹部膨脹、胃酸過多問題。中藥成分如丁香、桂皮、甘草有芳香健胃效果,龍膽、大黃則能促進胃液分泌助消化、刺激腸道蠕動,還具有補氣、祛寒、清熱的效果。
除了中藥材的輔助,另外也有加入四種消化酵素的(包括:澱粉消化酵素、蛋白消化酵素等)的胃腸藥,目的就是透過酵素幫助消化平時攝取的碳水化合物、澱粉質、脂肪等食物,減輕腸胃道的負擔。
胃腸保健更要注重日常飲食保健,在飲食攝取上,盡量不要吃刺激性的食品,例如黑咖啡、汽水、果汁、油炸類食品;可適度攝取南瓜、秋葵、高麗菜能保護胃腸道的食材,並記得細嚼慢嚥,專心吃飯,才能避免胃腸問題影響健康,造成生活困擾。
(詳細內容)
名醫教自保╱兩原則:減少外食與「吃到飽」
現代人生活節奏快速,分秒必爭,不僅睡眠時間不足,甚至連三餐吃飯時間都被壓縮,不知不覺養成狼吞虎嚥的吃飯習慣;再加上工作所需,可能必須要飲酒應酬等,更讓腸胃拉警報。根據台灣消化系醫學會統計數據顯示,台灣平均每3個人就會有1位有腸胃不適症狀,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如果未加以妥善治療,可能帶來健康更大隱憂。
胃痛或消化不良時,不少人第一個念頭就是吃點白吐司或白粥這類較清淡的飲食,但其實最好還是要先找到原因再來判斷如何解決,倘若是因胃潰瘍而造成的胃痛,若吃了以熟米煮成的粥,反而更有可能更容易拉肚子。此外,長期被胃酸過多所困擾的人,可能會有依賴制酸劑的觀念,但長期吞制酸劑,反而會導致胃酸分泌退化、不足,讓病菌容易侵入,造成一連串的腸胃不良反應。
胃腸保健藥品,助維持胃酸平衡
民眾日常保健胃腸的方法,可以適度使用制酸、健胃整腸劑一類的保健藥品來輔助健胃整腸,透過數種制酸成分及多種健胃的生藥成分,緩解消化不良、腹部膨脹、胃酸過多問題。中藥成分如丁香、桂皮、甘草有芳香健胃效果,龍膽、大黃則能促進胃液分泌助消化、刺激腸道蠕動,還具有補氣、祛寒、清熱的效果。
除了中藥材的輔助,另外也有加入四種消化酵素的(包括:澱粉消化酵素、蛋白消化酵素等)的胃腸藥,目的就是透過酵素幫助消化平時攝取的碳水化合物、澱粉質、脂肪等食物,減輕腸胃道的負擔。
胃腸保健更要注重日常飲食保健,在飲食攝取上,盡量不要吃刺激性的食品,例如黑咖啡、汽水、果汁、油炸類食品;可適度攝取南瓜、秋葵、高麗菜能保護胃腸道的食材,並記得細嚼慢嚥,專心吃飯,才能避免胃腸問題影響健康,造成生活困擾。
(詳細內容)
名醫教自保╱兩原則:減少外食與「吃到飽」
作者: 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 | 聯合新聞網 – 2013年10月27日 下午2:57
米、油、醬料、茶飲等各類食物標示不實、摻假、混充陸續出問題,讓消費者人心惶惶,不知何時會踩到「地雷」。醫師及營養師建議,減少外食、少吃「吃到飽」兩大守則,因為吃到飽為降低成本,很可能從食材動手腳。外食族則要避免太鹹、太辣等重口味、口感的食物。
除了假日自己下廚,減少外食頻率,平時若購買外食回家,可自己燙青菜,增加綠色蔬菜的攝取量,因為蔬果是天然的解毒劑,有助於修復肝臟。另外,採買時避免買「家庭號」,寧可吃完再買,保存期限太長的食物,最好不要碰。
林口長庚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顏宗海是外食族,他說,外食族應接受食物的本色原味,不要過於追求酥、脆、Q、香,也避免太油、太鹹、太辣的食物,以免不知不覺間攝取過量的食品添加物。
米、油、醬料、茶飲等各類食物標示不實、摻假、混充陸續出問題,讓消費者人心惶惶,不知何時會踩到「地雷」。醫師及營養師建議,減少外食、少吃「吃到飽」兩大守則,因為吃到飽為降低成本,很可能從食材動手腳。外食族則要避免太鹹、太辣等重口味、口感的食物。
除了假日自己下廚,減少外食頻率,平時若購買外食回家,可自己燙青菜,增加綠色蔬菜的攝取量,因為蔬果是天然的解毒劑,有助於修復肝臟。另外,採買時避免買「家庭號」,寧可吃完再買,保存期限太長的食物,最好不要碰。
林口長庚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顏宗海是外食族,他說,外食族應接受食物的本色原味,不要過於追求酥、脆、Q、香,也避免太油、太鹹、太辣的食物,以免不知不覺間攝取過量的食品添加物。
少纖維易得心血管疾病
作者: 【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 台灣新生報 – 2013年10月22日 上午12:00
纖維質攝取不足,不但容易便秘,還會對身體造成其他傷害。美國最新研究發現,膳食纖維攝取量過低,很容易增加心血管疾病、代謝疾病風險。
這項發表於「美國醫學期刊」的研究指出,纖維質攝取量偏低,不只容易產生新陳代謝症候群,還可能引起心血管發炎、肥胖等問題。這項研究分析美國健康與營養調查報告資料,含括兩萬三千一百六十八人,結果發現膳食纖維攝取量與心臟健康息息相關。
過去研究顯示,膳食纖維可幫助降血壓、降血脂,並有助減緩發炎反應,對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非常重要。雖然大家都知道膳食纖維對健康很有好處,但多數人膳食纖維攝取量還是沒有達到建議標準。
美國醫學研究所建議,十九歲到五十歲男性一天應攝取三十八公克以上膳食纖維,五十歲以上男性一天至少要攝取三十公克膳食纖維。女性方面,十九歲到五十歲女性一天需要攝取二十五公克膳食纖維,五十歲以上女性一天則需要攝取二十一公克膳食纖維。研究分析發現,在一九九九年到二○一○年這段時間,所有參與研究民眾一天平均只攝取十六點二公克的膳食纖維。
(詳細內容)
纖維質攝取不足,不但容易便秘,還會對身體造成其他傷害。美國最新研究發現,膳食纖維攝取量過低,很容易增加心血管疾病、代謝疾病風險。
這項發表於「美國醫學期刊」的研究指出,纖維質攝取量偏低,不只容易產生新陳代謝症候群,還可能引起心血管發炎、肥胖等問題。這項研究分析美國健康與營養調查報告資料,含括兩萬三千一百六十八人,結果發現膳食纖維攝取量與心臟健康息息相關。
過去研究顯示,膳食纖維可幫助降血壓、降血脂,並有助減緩發炎反應,對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非常重要。雖然大家都知道膳食纖維對健康很有好處,但多數人膳食纖維攝取量還是沒有達到建議標準。
美國醫學研究所建議,十九歲到五十歲男性一天應攝取三十八公克以上膳食纖維,五十歲以上男性一天至少要攝取三十公克膳食纖維。女性方面,十九歲到五十歲女性一天需要攝取二十五公克膳食纖維,五十歲以上女性一天則需要攝取二十一公克膳食纖維。研究分析發現,在一九九九年到二○一○年這段時間,所有參與研究民眾一天平均只攝取十六點二公克的膳食纖維。
(詳細內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