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19日 星期四

[書摘] 台灣紅寶石牛樟芝:癌末病人的終極希望



        牛樟芝是什麼?乍聽到這個名詞,相信許多人都會心存疑惑。如果你知道每年山老鼠不惜甘冒生命危險、游走法律邊緣、潛入深山盜採的,大都是為了這種生長於牛樟樹中空樹幹內的樟芝,一朵不過巴掌大就有幾萬塊身價,和大家耳熟能詳的靈芝,同是屬於蕈菇類的牛樟芝,定會對它產生強烈的好奇心。

事實上,牛樟芝因為外型的關係,特有的鮮紅色色澤,又被稱為「血靈芝」,甚至因為它近乎神奇的效能,而被稱為棺口菇、陰陽對口菇,聽起來雖然讓人不覺毛骨悚然,卻也說明了牛樟芝神秘且奧妙的一面。

牛樟樹為台灣特有的常綠闊葉大喬木,是樟科樟屬植物,卻與一般常見的冇樟、白樟、陰陽木等不同,在野外見到,通常會被它異常高大的外貌所震懾,其特徵便是樹幹通直,樹體高聳。因為富含松油醇,精油香氣濃郁而溫潤,而擁有不易腐朽、抗蟲蛀的特質,再加上材質細緻、紋理交錯,鉋削加工都很容易,漸漸成為雕製神像、製成家具的高經濟價值的木料用品。

因此,早期在人們不知道牛樟芝的效用時,每每在砍伐牛樟樹後,取走木料,現場到處可以發現散落在地上的牛樟芝。相較於今日,很多「山老鼠」為了取得牛樟芝,甘願把發現的牛樟樹砍成數段,隱藏在草叢中,或偷偷運走,或是乾脆放一把火燒掉牛樟樹,以待日後長出牛樟芝,簡直是不可同日而語。

特別是近二十年來,人們開始注意到牛樟芝的神奇功效,多位學者、專業機構,包括政府部門紛紛投入研究牛樟芝的領域,並發表諸多成果報告,證實牛樟芝擁有抗癌、抗老、美容、養生等眾多功效後,更讓長有牛樟芝的牛樟樹面臨嚴峻的生死存亡考驗。砍伐、盜採不斷,數量更是大幅下降。

牛樟樹已少,更遑論牛樟芝。牛樟芝為多孔菌科的薄孔菌,屬真菌。子實體,也就是菇體,為多年生,只長於百年樟樹樹幹腐朽的空心內壁中,或是枯死倒伏的牛樟樹木表面。

牛樟芝初生時為鮮紅色扁平型,貼生於樹幹表面或樹中空內壁,後來漸漸變成白色、增厚,然後是淡紅褐色、淡褐色或是淡黃褐色,其邊緣會略為捲曲翹起,菌肉質地柔軟而鬆脆,上面佈滿菌孔,外形呈板塊狀或像鐘乳石狀,具有濃烈的黃樟香氣味,曬乾後則褪色成土黃白色,嚐起來味道很苦。所以市面上有些仿冒的牛樟芝,會用靈芝摻雜黃連,來以假亂真,謊稱是牛樟芝研磨製成的藥粉。

牛樟芝的珍貴,讓許多人趨之若鶩,尤其有愈來愈多的研究數據證明,包括抗癌、保肝、保護心血管疾病等,都可藉由牛樟芝得到不錯的療效。去年,在「經濟部工業局98年度中小企業即時技術輔導計畫」中,由國立成功大學財團法人成大研究發展基金會研究教授葉茂榮所指導的「美白菇多酚類活性成分之提取及其在化妝保養品之應用」的研究實驗裡還發現,牛樟芝子實體、美白菇、綠茶之美白成分非常相容,其抑制黑色素生成之抑制率竟高達50.9%,更突顯出牛樟芝在美白、美容上的功效,因此成為許多愛美人士爭相追逐的目標。

同時,牛樟芝因其可能具有的生物藥理活性與潛在的臨床效用價值,連政府很多單位都將牛樟芝列為重要研究發展項目之一:1991年--2007年期間,光是國科會、衛生署、農委會等政府單位委託的相關研究計畫,就高達145項,估計投入金額超過2億元。另以牛樟芝為研究題目所培養出來的研究人員即超過50位,如台灣大學藥學研究所楊書威,即在沈雅敬教授的指導下提出「中藥樟菇活性成分之研究」,並因此獲得藥學碩士學位,還有台灣師範大學生物研究所簡秋源等,也發表了「牛樟菇培養性狀及其三帖類成分分析之研究」,眾多的研究計畫,投入的人力,在在都說明了牛樟芝的特殊之處。而相關於牛樟芝的產業、研究,也正慢慢在台灣聚焦,形成一股風潮,並延燒向外。

(本文摘自 "台灣紅寶石牛樟芝:癌末病人的終極希望" 一書的前言)

站長:不久前,我連牛樟芝這個名字都沒聽過,但因為爸爸的朋友在研究和培育,媽媽吃了感覺很有效,就積極的研究了一下。本書是蠻好的介紹,推薦給大家參考。


同類新書:牛樟芝的神奇療效:保肝抗癌的台灣森林奇蹟 (2010.8 出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身心疲憊時 👉 喝幸福抹茶